日前,全国第三届“盾构工匠”颁奖仪式在济南举行,公司所属隧道分公司吴钦刚荣获全国第三届“盾构工匠”荣誉称号。

吴钦刚,市政四公司隧道分公司副经理、沈阳地铁6号线12标盾构项目经理,高级工程师(机械设计和隧道施工双专业),一级建造师,在参加工作的17年里始终坚守在盾构施工一线,从事盾构施工技术研究和盾构设备的设计、制造工作,累计参建的隧道长度达50余公里,主持和参与了多个课题研究,取得发明专利6项,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,获得北京市工法2项,2018年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项目,分别受聘为北京盾构工程协会专家、沈阳轨道交通工程专家、北京建筑业联合会专家。
初出茅庐,苦练内功守初心
2007年大学毕业的吴钦刚来到公司,开始接触盾构施工,盾构机操作手作为盾构施工的“大脑”,其控制的每个参数都关系到盾构施工的安全和质量,责任重大,盾构操作涉及到电气、液压、机械、气路等多个系统,对操作手的专业要求高。
操作手的日常是枯燥的:狭小的操作室不足两平米,没有信号,没有网络的地下空间,几乎与世隔绝,潮湿又嘈杂的工作环境,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单调而乏味。就这样8年如一日,在漫长的隧道里,他走过了成百上千公里,在操作手这个岗位上练就了过硬的本领,对不同地层、不同环境的盾构参数控制了如指掌,熟悉盾构各个系统,积攒了丰富的盾构施工经验,创造了单班12小时掘进20环,单日掘进40多米的纪录。正是这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在最前线岗位上学习,为日后的盾构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厚积薄发,挑战世界性难题
2011年公司承接了北京地铁9号线盾构施工项目,该项目位于北京西部,地层为无水大粒径漂石为主,砾石含量高,个别孤石的粒径超过1000毫米。整条盾构区间均在城市主干道和居民区之下,盾构机施工难度极大。
由于前期对该地层不熟悉,设备选型不适用等原因,盾构施工出现出土不畅、超排致地面沉降大、扭矩大无法掘进等问题,面临巨大压力。吴钦刚和公司的其他技术人员仔细分析了盾构施工的问题,对自主制造的两台盾构机进行针对性改造,将刀盘开口率增加到60%,将原有的滚刀更换为重型撕裂刀,大大降低刀具磨损,采用新型渣土改良剂解决了刀盘扭矩过大、排土不畅等问题。为获得刀具损坏的一手资料,吴钦刚下到人工挖孔竖井底部,在刀盘前面测量每把刀具的磨损情况,在刀具更换时,他双手托举进行定位,直到完成定位焊接,保证每把刀的焊接精度,酷热的夏季,等他上来时已是全身湿透,甚至因为焊接导致皮肤灼伤。工程最终以较高的质量顺利完成,创造单日掘进38环,地面最大沉降量小于10毫米的好成绩,解决了无水大粒径漂卵砾石地层中盾构施工的世界性难题,后续通过10号线二期10标盾构施工再次提升了技术成果含量,经北京市建委组织科技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,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。
小试牛刀,驯服“钢铁巨龙”
2014年,公司有四台盾构机按照计划进入了大修周期,最多的已经掘进11公里,吴钦刚担任此次大修的技术负责人,在基地的盾构制造厂房对4台盾构机大修的同时关键零部件进行再制造。他先摸清每台设备的状况,对各个系统、各个零部件的现况进行评估,详细制定了维修计划和预算费用清单,盾构机拆解时,制定技术方案,比对图纸,特别是对关键零部件,制定了详细的拆解和组装工艺流程,大修中分析每个部件的再制造可能性,对外联系合作厂家,进行技术方案的讨论,凭借长期从事盾构操作手积累的经验,他提出了10余项优化措施,经过8个月的不懈努力,4台盾构机的大修如期完成。通过再制造,大修费用节省了30%,吴钦刚编写了《盾构机大修技术标准》,作为后续公司盾构大修的参考指南。
继往开来,埋头潜行掘进“光明”
2017年吴钦刚担任北京地铁房山线北延03标盾构项目经理,他带领团队分析无水大粒径砂卵石地层的特点,优化刀具布置,并针对磨削既有线的围护桩和下穿铁路线编制专项方案,最终实现了磨桩顺利完成,对既有线零扰动,盾构零沉降穿越京沪、永丰客运专线。
吴钦刚领奖(右五)
2019年担任北京地铁16号线20标盾构项目经理,吴钦刚带领技术人员创新性地设计了移动式反力架和可拆装钢管片,该套装置的使用在国内盾构施工中尚属首次。创新刀盘刀具设计,实现了盾构在砂卵石地层中长距离掘进不换刀顺利贯通,并在临近接收时零扰动穿越既有7号线。
2023年担任沈阳地铁6号线12标盾构项目经理,该项目盾构区间全长1196米,地层为砂卵石,地下水丰富,且在临近接收处需磨削53根既有地铁车站的钢筋混凝土围护桩群,施工难度极大。盾构进场前吴钦刚组织人员从施工准备、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等方面提前筹划,特别是针对磨桩,对刀盘和刀具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和改造,从而保证了盾构顺利穿越二环桥、10余栋高层楼房、既有线车站等多个风险源,在未进行换刀的情况下临近接收时顺利完成了磨桩施工,国内盾构施工中尚属首次。

十七年的笃行不怠,吴钦刚始终不忘初心,坚守在盾构施工的最前线;十七年的脚踏实地,吴钦刚始终坚持匠心品质,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工程。雄关漫道,一条隧道的贯通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,继续前行,他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。